广州深茂铁路南沙站,设计以“大潮起珠江,弄潮正当时” 为理念,融入南沙地域特征,打造“如海面般起伏、如波涛般轻盈”的门户形象,使南沙文脉和地域特色得以充分呈现。
区域鸟瞰图
车站北广场鸟瞰图
广场人视图
城市、车站、绿地和河流交融共存。南沙高铁站的建设承前启后,承载着南沙新区作为大湾区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带一路起点的重担。车站伸展的大屋面犹如波涛的海面,起伏跌宕,正是“大潮起珠江,正是弄潮时”,它象征着南沙人民在稳步发展上乘风破浪、坚忍不拔的精神。
高架候车厅
高架落客平台
方案设计中保留河涌印记,再现地方传统文脉,打造站城一体化空间。规划设计中的“1+N体系”强调一条南北中轴串联城市水道河网,以南沙站为核心,串联多个城市空间节点。一座文化底蕴丰富、生态创新、便捷高效的高铁南站,从多维度角度诠释了南沙新区的未来。南沙枢纽站位于广州南沙新区,是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,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核心。
保留河涌印记的线侧开发
车站造型简洁明快,结构形式与建筑形式紧密结合,整体形象简洁有力,细节处理细致周到,充满人文关怀。在晨光的映射下,灵活轻巧的屋面形体弧线变化,材料交错运用,形成了起伏、明暗的节奏序列。
进站广厅透视图
周边城市设计基于“发展脉络的生成逻辑”的规划理念,坚持南沙作为“活力湾区明珠,精美滨海港城”的总体定位,以城市高密度、高强度发展战略为基础,遵循城市发展文脉的生成逻辑,保留城市印记,再现河涌商贸文化,打造高密度发展的城市空间。
总平面图
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站型:根据先期已建成南沙港铁路轨顶标高为20.903米,深茂铁路深江段及其他铁路线路标高为17.203米,两者标高相差3.7米。更适合选择线上式候车站型。
线上候车厅
进出站流线顺畅高效:车站采用在线高架候车、夹层快速进入、高架匝道下客、地面通廊出口等方式,快速引入和疏散人流,给人以良好的出行体验。
剖面示意图
站城一体化设计:广厅位于线路上方,通过站城融合的方式,将广厅与城市融为一体。同时,广厅不落地,不遮挡城市通廊视线,人群可由地面层扶梯直达,新颖独特,利于站城一体化设计。
建筑鸟瞰图
站房形象鲜明独特:站房的设计符合主题,采用海洋文化的内涵,展现海浪的美丽风光。通过光伏板、PVC膜和ETFE膜的组合,同时解决了采光和遮阳的要求。采用局部张弦的钢管拱的结构形式对站棚进行支撑与拉结,强化了站棚的安全性。
建筑空间结构示意图
高架候车厅室内设计:设计绿坡文化墙遮挡后侧扶梯来消解高差,削弱不同高度对候车室的影响。
高架候车厅高差处理
出站厅与城市通廊结合设计:一条宽敞高效的城市走廊与出口大厅相配合,使出口清晰,方便接站,避免绕道。通过这种方式,人流被聚集到商业区,这使得它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。这种设计也有助于有效、快速地聚集和疏散人群,并方便人们进入城市的南北两侧。
“绿谷”示意图
城市通廊示意图
单元模数造型设计:车站建筑根据单元模块进行建模,立柱落在两条轨道之间,形成单元模块。这种建模有利于分期施工、快速施工、缩短工期。
车站轨道方向透视图
交通组织:在枢纽配套交通设施布局上,利用铁路线下空间布置“十字型”立体换乘空间,形成东部公交中心和西部对外交通中心的总体布局。东侧与地铁站结合设置公交车站、社交场地、出租车站;在西侧,利用南沙港附近的快速发展,布置了社会汽车和出租车场以及公路客运站。
城市交通布局
慢行交通组织,遵循建设“万屋相连,可生长的步行网络”的设计理念,打造“十字+环”的立体步行网络,缝合车站与周边地区,以及车站周边综合开发地块的互联互通。
慢行交通组织
南沙站,位于广州市南沙新区珠江街七涌北侧、南沙枢纽区块内,是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核心。可在1小时内有效到达珠江三角洲“一湾三区”核心圈的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。
区位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