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目里美术馆 建筑正立面与局部
天目里美术馆坐落于杭州的西湖区,建筑面积6000㎡,由普利兹克奖得主伦佐·皮亚诺设计。一楼主展厅1500㎡,层高7.3米,无柱,144个采光筒,轻轻引入自然光。
“从无到有”展览现场
美术馆所在的天目里综合园区,17座建筑四面相连,近千人在里头办公,正中间则空出一片“绿洲”广场,景观与公共艺术,俯拾皆是,艺术+自然的“杭式新生活”悄然兴起。
天目里美术馆,坐落在杭州天目山路北面的一个开放街区,并由此得名。从2013年的一片空地开始,历经9年设计建造,专注当代艺术。
天目里园区(画面左侧为天目里美术馆建筑)
美术馆建筑面积6000㎡,共9层,展厅面积约2400㎡。造型呈现是内敛的长方形体块,看似传统的美术馆“白盒子”,但大有玄机。
整座建筑坐南朝北,从外部看主要分上下两部分。下部采用框架式的玻璃幕墙,轻盈通透,有种“漂浮”的效果。
一层展厅
从靠近中央广场一侧的主入口进来,就是1500㎡的主展厅,首层层高达到7.3m,没有一根柱子,最大跨度处33米,一览无余。既可以容纳当代艺术中的大型作品,也方便灵活分割。
六层展厅
四层及以上,钢柱和钢结构斜撑,细致地划分出不同功能区,其中有展厅、图书馆、报告厅等。
首层展厅的南北两侧,安置了近100个采光圆筒。自然光从这些直径达2米的窗洞,经过层层过滤,温柔地洒落。
这些窗洞的顶部,也就是3层露台区域的位置,整齐排列了白色拉膜结构的遮阳帆。皮亚诺团队非常浪漫化地把它们称为“蝴蝶”,“非常轻盈,将要飞起来的样子”。
结构的几何造型,也在3D软件上深度推敲过,以适应杭州全年的日照规律。
不同模式下的光照效果
自然光照不到的区域,也安放同样大小的40余个光筒,在里面布上灯带,确保整个空间的照明均匀。这套人工照明,还配套多种调节模式,智能控制,适配不同天气下的自然光状态。
美术馆建筑的东面
绕到建筑外部,底层是大面积的清水混凝土墙面,最大的单片长度达到56米,浇筑规格极高。
阳极氧化铝板
抬头,闪耀着柔和色泽的幕墙,是阳极氧化铝板。它是iPad外壳的材料,也是今年最火的新兴建筑材料之一,甚至被媒体称作“霸占2021中国地标建筑的材料”。
铝板的加工性能很强,这里以织物上的经纬线为设计灵感,纹理更细腻,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,有不同的反射效果。
而在这个呈现背后,经历过大量实体模型的打样。
这两种材料的选择,也来自可持续性设计的考量——混凝土天花板,可以吸收建筑在白天产生的热量,帮助调节室内温度;铝板的反射,减少了建筑的吸热量。
整个天目里还有700口地热井,帮助冷却、加热建筑,这也是皮亚诺所有主持设计的项目中使用地热井最多的一次。
屋顶茶树
美术馆的屋顶,也是建筑师非常重视的“第五立面”,种植了茶树,精选了龙井43号和安吉白茶两个品种。
中央广场
从屋顶往下,还有多层次的自然景观。站在六层的展厅侧,抬头,是露台花园悬下来的绿植。
低头,几道树阵,把100米×130米的中央广场切割,还有从下沉庭院一路往上的“生态立面”。
总计100多种植物从世界各地被选植进来,起到遮阳、保温、隔热的作用,实现了皮亚诺设想的“柔软内核”。